陳亦云:駐京辦的“潛伏馬甲”迷了誰的眼
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近期通報,各駐京辦事處接待數量同比平均降幅達70%。但記者在北京調查發現,盡管國家嚴令撤銷,但一些縣級駐京辦改名為服務中心、聯絡處、會館等,仍然私下運行。(人民網1月22日)
國辦去年1月29日發文明確:縣級駐京辦及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駐京辦一律撤銷,嚴禁在京設立新的辦事機構。11月9日,625家被撤駐京辦名錄公布。然而,撤銷令發布一年之后,地方政府駐京辦改頭換面,依舊在京“潛伏行動”。
有“駐京聯絡處”責任人告訴記者,雖然這個駐京辦在名義上早已不復存在,門口也不掛任何牌子,但“人還是那些人,事還是那些事”,和原來基本一樣,“仍享受正科級待遇,編制在縣里,工資照常發”。
據調查發現,一般縣級駐京辦只有幾個人,但每年財政支出少則幾萬元,多則幾十萬元,加上“天高皇帝遠”,極易成為監管盲區。駐京辦表面看全部撤銷了,實際上很多都在私底下運行,又不需要審批和年檢,管理非常混亂。
縣級駐京辦為何難說再見?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,地方建設發展項目審批很多都集中在中央各部委手里